1、毛皮动物自咬症的原因
自咬症是毛皮动物慢性经过的一种病。常咬自己的尾巴和腿,造成皮毛受损。本病在国外和国内的饲养场时有发生。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成年兽发情期、产仔期多发,仔兽多发生于1月份。引毛皮动物发病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饲料营养不足或者搭配不平衡 这种原因占大多数,有的养殖户发现,自己饲养的毛皮动物不断的添食笼子。那就可能是它体内缺铁的一种明显表现。如果通过吃食物和粪便都不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物质的缺乏时,那么它就开始咬自己。有的养殖户认为,狐狸、貉子天生就爱吃自己的粪便。这实际上是不对的。没有那一种动物喜好吃自己的排泄物,它是没有办法的时候才吃自己的粪便。 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者比例的不平衡,是造成自咬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养殖户选择营养均衡,品质优秀的全价饲料。
(2)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自咬 这种原因引起的自咬,大约要占自咬里面10%左右的比例。因此要及时淘汰有自咬症状的种兽。特别是在规范的养殖场,这种因素占较大比例。
(3)是由于环境的应激引起的自咬
A.断奶、分窝、分群等因素引起的心理负担;
B.转群、长途的运输、新的环境、新的饲养人员或用具等因素引起的不适应;
C.过冷、过热、或者是在炎热的时候,突然气温持续的骤然下降等因素引起的温度的改变;
D.打疫苗、驱虫、生病等生理异常刺激引起;
E.饲料的突然改变或者是饲料中的某种原料或成分发生突然的改变等因素引起的。 毛皮动物,生性多疑,视觉、嗅觉和记忆力很发达。对我们不经意的一些改变都会产生强烈的反应。
(4)常用处方
①通过镇静、补充维生素和预防继发感染以及对创面处理,达到间接治疗的目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维生素 B1,烟酰胺, 青霉素,适当的注射用生理盐水 一次性肌肉注射。 同时,患部采用碘酊和适量的高锰酸钾水清洗。 脖子上戴上脖套,预防继续撕咬。
②通过镇静和增强体质,达到抗病的目的。 盐酸氯丙嗪,乳酸钙 ,葡萄糖,维生素,将上述药物混合均匀,每天两次,拌入饲料中直接饲喂。 同时,患部采用碘酊和适量的高锰酸钾水清洗。 脖子上戴上脖套,预防继续撕咬。
2、毛皮动物产后无乳的原因
(1)妊娠期日粮营养不平衡 这个时期饲料配制的要点是营养平衡,保持日粮全价,各种营养成分尤其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保持动态平衡,蛋白质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否则,就会引起代谢紊乱,产后无乳。
(2)妊娠期日粮中缺乏维生素E 维生素E在水貂养殖过程中有三种作用:一是促进生殖器官正常发育;二是在饲料中有抗氧化作用;三是维持内分泌腺的正常机能。水貂维生素E缺乏症,多是因为饲料不新鲜,含有大量的酸败脂肪,或者是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维生素E供给不足所致。
(3)泌乳期日粮缺乏脂肪 生产实践中发现,利用含脂率低的日粮饲喂妊娠期水貂,母貂受胎率低,仔貂发育弱,产出大量死胎或明显吸收。利用含脂率低的日粮饲喂泌乳期水貂,母貂严重缺乳,这些现象都与必需脂肪酸不足有关。所以在繁殖期不仅要注意日粮中蛋白质的全价性,而且对脂肪也不能忽视,特别要注意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给量。
3、仔貂皮肤病
产箱内卫生不好,小室内粪便积聚,浸渍脚爪,导致皮肤发炎、溃烂。皮肤受到各种刺激,如粪便污染、冷热刺激、日光照射、药物或毒物侵蚀、昆虫叮咬伤、创伤分泌物污染、细菌感染等,此外,消化机能紊乱、新陈代谢、神经调节机能与分泌机能障碍、肝肾疾病等也常引起本病。
根据发病日龄和临床症状确诊。本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从5月中下旬开始,闷热潮湿天气发病率高,本病主要侵害哺乳仔貂。根据发病特点及流行特点不难诊断此病。
预防:
(1)保持笼舍干净卫生。定时更换干净、舒适、柔软的垫草,及时清除粪便等污染物。
(2)保持舍内空气流通。5月下旬后打开笼舍上盖,保持舍内空气清洁、干燥,可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
(3)增强抵抗力。新生仔貂皮肤稚嫩,抵抗力弱,很容易损伤而增加发病率,可在母貂饲料内添加鱼肝油、维生素C等以增加抵抗力。
(4)治疗:
①经常用百毒杀对笼舍和垫料进行消毒,待舍内风干后即可把仔貂放回舍内。
②加强饲养管理,应用质量较好的饲料添加剂与多种维生素饲喂,以提高水貂皮肤黏膜的抗病力及修复能力。
③对于皮肤已经有渗出性皮炎的仔貂,要及时用20℃左右的温水洗净擦干后放回笼舍,防止母貂啃咬,加重病情。
④重症仔貂可配合皮炎平或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等局部涂搽,可加速病貂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