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养业的蓬勃发展,单纯靠打食的饲养者正在慢慢减少,但我们还会不分季节地发现这种现象:貂、狐或貉啃食自体或异体后躯部,特别是尾部的毛绒,持续的时间不等,有的表现间断性发作,被啃部犹如刮过状,裸出皮肤, 严重的除头颈部外全身裸露。大部分这样的病兽表现出营养不良,消瘦,有的病例表现精神不安和兴奋,个别兽有异嗜现象。死于食毛症的病兽多是由于毛团引起胃肠阻塞。这种现象被称为“食毛症”,大多是由于动物日粮中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不足或缺乏或动物体自身的代谢障碍而引起一种的营养代谢异常综合症,简述原因如下:
一、营养代谢障碍型
1、症状:发病兽主要表现为将尾部、后腿、腹部、腰等部位的毛咬断并吞食,严重的将毛贴根咬光,皮肤裸露。主要是饲料中缺乏与毛绒生长有关的含硫氨基酸,含硫氨基酸包括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另外钠、铜、钴、锰、钙、铁、硫、锌等微量元素不足也会诱发动物异嗜癖,在毛皮动物表现为发病兽主要表现为食毛症。
2、诊断和治疗:结合发病症状,检测饲料、血液、毛和粪中的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还有铜、钴、硫、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对比正常参照值可见明显低于需要水平。针对缺乏进行具体补加即可,一般治疗剂量是正常需求量的1~2倍,但是微量元素都有毒性,在高水平添加3天左右,就应该降到正常需要水平。氨基酸的补充可以用优质鱼粉等高蛋白饲料补充,也可以添加水解羽毛粉、鸡蛋、豆浆等。这里我们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食毛症:那就是用双良公司1%貂狐貉复合预混合饲料,狐、貉每天用2克,再另外加上0.2-0.5克的蛋氨酸,效果特好,不防您试试。
二、寄生虫诱发型
1、症状:发病兽因为感染螨虫等寄生虫,而奇痒难忍,故而搔抓、啃咬毛皮。可明显区别于第一种病因。可以见到皮肤鳞屑和结痂,毛被咬断处也不如第一种病因整齐,斑秃状明显。另外毛虱也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寄生虫,患兽多烦躁不安,用后爪搔抓背部或啃咬胸腹部的毛,针绒毛发生面积不等的残缺,有的还发生营养不良、消瘦、食欲不振,严重的发生死亡,将患兽保定后可在缺毛的部位毛根处发现黄白色移动的小虫爬行。
2、治疗: 可用伊维菌素等驱虫药物。
三、自咬症前期轻微并发型
1、症状:发病兽主要表现异常紧张、对环境过分应激,发出低声咆哮,不断啃咬自身尾、后腿、腹部。轻微的发生毛被咬断,严重的在毛失去后将躯体咬伤、出血,最后发生败血症死亡。在啃咬毛绒而未咬伤躯体之前,可以认定为本病,并进行治疗。
2、治疗方法:先进行自咬症治疗,一般可投给安定类药物,可减轻症状。检查饲料配方,看是否有元素超标,如食盐中毒,可减至正常水平;饲料是否变质,特别是动物性饲料,如有不当即行更换。自咬症发病虽与外界刺激无明显的因果关系,但外界刺激的确能加重己发病兽症状,所以对病兽应尽量避免外界刺激。也可用木板制成枷套在病兽颈部,限制其头部运动,使其咬不到后躯.也可截断病兽犬齿减小其伤害力。也可把病兽放到大一点的笼中,增大运动场,减小应激影响。正确把握治疗时机是治疗的关键,最佳治疗时机是病兽刚有轻微症状,即口中发出嘶嘶声而并未咬伤肢体时,综合治疗治愈率可达60%以上,如在咬破肢体后治疗则难治愈,仅能使40%左右的病兽存活到取皮期。因为毛皮动物自咬症只是一种症状,其病因己知的有几种,未知的病因尚待探索,所以现有治疗方法均是治标并非治本,另外毛皮兽自咬症很可能是一种伴隐性遗传的疾病,所以病兽及其亲本和同窝仔兽均不宜做种。 总之,对抗食毛症的方法重在预防而非治疗,关键在于科学饲喂,必须选择优质饲料,保证动物各个时期的营养水平,提高其机体免疫力,才能减少或杜绝食毛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