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在饲料中使用比例占到百分之五六十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饲料之王。玉米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饲料质量的好坏。今天,我们着重谈一下即将上市的新玉米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每年新玉米上市时,由于青黄不接或资金短缺等原因,养殖户没有了陈玉米库存,就迫不及待地使用新收未干的玉米配入饲料中进行饲喂,在猪上使用会引起大面积仔猪拉稀、部分大猪出现消化不良和浅黄色饲料样粪便的情况。在蛋鸡上使用,会引起蛋鸡粪便稀甚至下痢、生长缓慢、死淘增加、产蛋量下降、蛋壳蛋黄颜色变浅、饲料转化率降低等。研究表明新收获玉米可以使畜禽肠道菌群失调,养分消化率和吸收率下降,生产性能降低(陈朝江,2008)。
一、新玉米使用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抗性淀粉又称抗酶解淀粉,难消化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酶解,难以消化。抗性淀粉由于消化难,所提供能量降低,造成饲料中蛋白质相对增高,当能量不足时,机体会将蛋白质分解作为能量来使用,而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有毒的尿酸盐,尿酸盐会降低猪只体内的pH值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2、NSP(非淀粉多糖)
新玉米中非淀粉多糖的含量也处于较高水平,而非淀粉多糖会影响饲料的消化率。
3、水分含量较高
华北地区新收获的玉米水分一般为15%-20%,东北及内蒙地区新玉米水分一般为20%-30%。用于饲料中降低饲料中能量比例,而蛋白质比例升高,打破了日粮中各营养素间的平衡关系,胃蛋白酶不能满足突然提高蛋白质的消化,造成消化不良和营养性腹泻。另外,仔猪消化系统还不完善,饲料成分的改变会产生应激反应,降低抵抗力,甚至诱发其它疾病。在蛋鸡上,新玉米由于水分较高,代谢能值较低,使用过程中会导致采食量增加,然而采食量的增加并没有提高生产性能,反而随之出现产蛋率的下降问题,这是由于新玉米代谢能值低造成的。
4、新玉米霉变问题
多数养殖户认为玉米霉变只发生在玉米贮存过程中,但实际上玉米霉菌分为仓储霉菌和田间霉菌。谷物在采收前后约25%已受到霉菌的污染,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固然是个办法,但关键还是要高度重视霉菌污染的问题,把生霉粒控制在1%范围内。
二、使用方案
1、适度陈化
新玉米收割后,有一个后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会逐渐减少,存放一个月再以上,问题就很少了。下图为抗性淀粉含量与陈化时间的关系,横轴为陈化周数,陈化2周即可减少大部分抗性淀粉,陈化4周后抗性淀粉才会稳定。 如果使用陈化2周的新玉米,一定要跟陈玉米混合饲喂,让猪逐渐适应新玉米,防止应激。
2、减少用量
使用其他原料代替部分玉米,减少玉米用量来控制抗性淀粉的比例。
3、控制玉米水分,保持营养平衡
新玉米水分一般超标,我们要尽快晒干或烘干到14个水分以下,以防止存储过程中的霉变问题。另外我们需要根据玉米的实际水分含量,计算能量缺乏情况,调整能蛋平衡,防止蛋白过量在后肠道发酵的危害。
能蛋平衡依然不能解决抗性淀粉的问题,可以选择针对抗性淀粉的淀粉酶,对提高抗性淀粉的消化率有一定的帮助。